今天和团队的同学讨论一个代码设计的问题。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而我能明显看出这不是最优解。而且以我对他能力的了解,他不可能看不出问题。可是不管我怎么说,就是说不通他。
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今天是这个人明天是那个人。其实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自己可能就钻进去出不来了。
这种现象,大家经常会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解释。但是其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自己陷入其中呢?
心理学解释
自我沉浸效应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在一件事里时,会因为过于专注于细节和即时反馈,而丧失了对整体情况的客观、全面把握。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CPU,当局者所有线程都被“执行任务”占满,就
最近团队的延期的情况有点多,经常有人过来跟我说,
“宝哥,这个今天提测不了,需要延期一天”
“宝哥,这个不能按时测试完了,需要往后延一下”
先说一下背景吧:我们公司被集团收购之后,持续在做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大家需要学习新的工具、新的平台、新的语言,也接手了一些历史的项目,也需要跟其他业务部门做对接的磨合。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已经把排期放的比较宽松了,尽量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评估工作量,但是结果仍然不够理想。
所以,为什么我们自己评估的排期,仍然经常延期?
到底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就是完全符合时间领域的一个法则,叫做侯世达法则。
事情总是比你预计的要花更长的时间,即使你考虑到了侯世达法则。
(&
我每次发文章,我妈都是头一个点赞的,我一直以为她只是为了给我点点赞,增加点流量。
直到昨天跟我妈视频,我妈问我“你的公众号怎么不更新了?”。
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文章已经成为了我妈了解我的一个窗口。
我以前看到过一个博主的分享,说他妈妈每天都会去看看他支付宝里面的那个农场小鸡,看他有没有准时喂食。小鸡如果好几天没吃东西,她就知道儿子最近又很忙。
父母的爱,大概都是这样的吧,总是想着通过某种方式,悄悄地关注着我们。
现在想想其实我陪在爸妈身边的时间,真的没有那么多。
上学之前是一直和爸妈、姐姐生活在一起。
我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住校,直到大学毕业,这期间只有节假日才会在家。再减去这期间我爸妈他们出去
又到周五了,距离上次回郑州已经一个多月了,所以今天买了高铁票,准备回郑州。
毕业之后,我们全家一直在北京生活。22年二女儿刚出生1个月的时候,还在家休产假的我媳妇,突然被他们公司每日优鲜的人事拉到一个视频会议里,短短几分钟就寥寥的宣布公司倒闭了。我媳妇,她失业了。
再加上当时我大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而且我妈妈和我媳妇也总是想着回郑州,所以他们就在23年初回到了郑州生活。
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今天想聊的就是——“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的感受”。
起初的期待
其实,当全家一起决定要回郑州的时候,我是有点兴奋的。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内向的人比较喜欢向内求索,也就更享受独处的时光。而自从我记忆起,基
今天接收到了一个很重大的消息——我当前的老板要被调走去做业务了。所以今天老板组织我们一起吃了顿饭,饭桌上老板讲了很多,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程序员这条路”。
为什么
高收入
赚钱当然是最主要的。
程序员这个职业的薪资水平是比较高的,在所有的职业里应该是TOP几的吧。
我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比,收入也是比较高的那一拨。不是炫耀,而是实话实说,这个职业确实给我带来了经济的保障和稳定的生活。
所以,我很庆幸。
保持学习
程序员这个职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学习。
我大学四年基本上没怎么学习了,但是毕业之后,程序员的职位要求我必须始终保持学习。不仅把大学四年落下的书都
7月份花了两周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团队半年度的绩效沟通。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我实在是太忙了,只能每天空闲的时候进行两个小时左右的沟通。
在这次绩效沟通中,除了针对每位同学的过往情况做了一个反馈以外,最核心的目标还是“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努力学习和工作”。但是因为过去这几年,到处都在讲被领导PUA之类的讨论。导致我讲的时候就有点“不敢用力过猛”,既期望对大家有所激励,又担心被误解成操纵。
所以,今天想聊的就是——“让下属努力工作,到底是PUA还是出于善意?”。
下属怎么看
这件事吧,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期望在工作中的收获不同,给工作赋予的意义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前面有说过,我们公司是这两年被集团收购的,在收购之前我们做了一轮比较大的裁员。当时对团队的要求就是一个最小配置的团队,对业务系统进行正常的日常维护即可。但是随着最近一年多业务发展的越来越好,业务需求也多起来了,所以又要开始扩张团队了。
今天我面试了一个高级 Java 工程师。
从面试表现来看,Java 基础非常扎实,项目经历也足够丰富,沟通表达很流畅,思路清晰,具备一定的“业务落地意识”。按理说,他是非常匹配我们这个岗位的。
但我内心其实是有些犹豫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没有 Golang 和 PHP 的经验。
我们目前的核心服务主要是 Go 写的,一些老业务还有 PHP 留存。虽然 J
上周我的老板让我和产品负责人分别写一份汇报文档,把当前所有业务系统和团队情况做一个梳理和汇报。
我们的产品负责人的文档包含当前业务现状、业务系统融合情况、未来业务规划方向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我作为技术的负责人,虽然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架构、服务的拆分、微服务架构很熟悉,但是很显然我的老板并不想了解这些。而我本身跟业务又有些距离,对他们的规划也不够了解。再去照着产品负责人的文档去改一版,其实也没意义——既没新的信息,也没有新的视角。
所以,最后我从技术的角度分别对每个系统当前的融合情况和未来如何从底层数据融合再到服务代码融合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说明。
可是,汇报当天,当我讲到第2个系统的时候,我的
在读《吸引力法则》这本书的时候,书里提到要给自己制定一个101个人生目标,深有感触。然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个【120个人生目标】📋,今天我完成了第13个人生目标写十篇十万+文章
当我给自己定120个人生目标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看起来都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当时还不敢写,也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比如写一篇十万+文章,现在我不仅实现了,而且已经完成了十几篇十万+。
120个目标里最大的一个目标是——我要挣十个亿,感觉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目前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十篇十万+文章的完成情况
现在一共完成了12篇十万+的文章,浏览量分别为195.4万、47万、30万、20.5万、15.7万、15.3万、14
前几天和我的老板以及公司几位同事一起吃饭,因为我们是刚被集团收购的,所以老板问我,你和其他几个部门的同事相处的怎么样啊。我说,挺好的,大家工作协作都挺顺畅的。老板说,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其他的接触吗?我说,没有了。
其实我明白,他是真的希望我能在公司扎根下去,而要扎根下去,就要能和大家相处得来。而我的价值观是,只要我认真做事就够了。可事实是,除了做事,还得处理好那些必要的人情世故。
今天要聊的就是,怎么让自己去理解那些人情世故。
最近写文章写的多了,我也越来越发现十年的编程生涯对我的思维影响也是很深入。我现在真的是一个很理性,对内在逻辑要求很强的人,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最底层的逻辑支撑。所以今天特意